策略管理在企業經營的功能角色
- 策略代表重點之角色
- 策略界定了企業在環境內的生存空間
- 策略指導功能性政策之取向
- 策略建立在相對的競爭優勢,其目的亦在建立長期之競爭優勢
- 策略運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在維持與外界資源的平衡以及不平衡關係
- 策略是對資源與行動的長期承諾
- 策略是雄心與落實執行是必要條件
- 策略制定是企業經營者責無旁貸的工作
策略管理在企業經營的應用範圍
- 一、策略是評估並界定企業生存利基
- 二、策略是建立並維持企業不敗的競爭優勢
- 三、策略是達成企業目標的系列重大活動
- 四、策略是形成內部資源分配過程的指導原則
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用運用組織資源與能力,選擇永續經營與發展可行的方案,求取全面性和長遠性的勝利及永久的生存成長。
核心能力
- 核心能力是組織的獨特資源和能力,為策略所需考量的因素。
- 以核心能力、競爭能力及獲利能力的整合,以成為市場的贏家。
企業就當不斷地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強化競爭優勢,找到獲利的來源,也就是安全性、發展性、收益性互動的提升。 必須符合情況,能進入許多市場對認知的顧客利益有執著的貢獻,競爭者難以模仿。
策略性能力
策略規劃
經營計劃系統展開
策略規劃應避免的十大錯誤
- 經營階層認為規劃工作可以授權企劃人員。
- 經營階層對當前的業務忙碌,因而用長程規劃方面的時間太少﹔導致各級經理與幕僚也不重視長程規劃程式。
- 未能制訂適當的公司目標,作為長程規劃的基礎。
- 未能邀請重要直接相關人員參與規劃程式。
- 未將計劃作為測定管理績效的標準。
- 未能於公司內部培養適當的推行氣候,以消除對規劃工作的反對。
- 認為總體綜合規劃程序與整個管理程序無關。
- 過份強調制度形成,因而有失於彈性、靈活性、簡單性等,且使創造力也受到損害。
- 經營階層為能會同各事業部及各部門主管共同檢討所訂的長程規劃。
- 經營層拋開正式規劃制度,逕行決定與正式計劃衝突的直覺性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