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經濟情勢可說是相當的混沌,在全球經濟景氣回軟的循環中,又同時面臨金融危機及原油、原物料價格飆漲的衝擊。
三、國際經濟情勢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皆下來,我們分別由全球經濟成長的減緩、油價上漲及糧食價格的上漲等三個方面來探討國際經濟情勢的變化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一)全球經濟成長減緩
隨著經濟情勢的惡化,2008年全球經濟成長的預測呈「逐月調降」走勢,假設2008年的全球經濟將下降0.9的百分點,將使我國出口數量同幅度減少0.9個百分點,透過物價的上升,將導致出口減少5.3%。推估2008年全球經濟成長下降,將使出口減少131億美元,相當於4,039億元新台幣。
(二)油價上漲
若以2007年的進口油價為基準,推估得的2008年進口金額將增加126.3億美元,以30.89新台幣兌1美元換算,則進口金額將增加3,901億元。
(三)糧價上漲
若以2007年的進口糧價為基準,推估得對2008年的進口金額影響不大。但若以2002年進口價格為基準,推估得對2008年的進口金額將增加2.4億美元,約將增加74億元新台幣。
(四)小結
2008年的國際經濟情勢對我國貿易影響,估計使出口減少4,039億元,油價上漲使進口增加3,901億元,糧價上漲,使進口增加74億元,合計貿易損失達8,014億元,亦即國內被國外吸走將近8,000億元(約6%多的GDP),當然對國內經濟景氣產生不小的衝擊。
四、台灣經濟的展望
就2008年下半年國內經濟的表現而言,由於2007年下半年經濟成長高達6.62%,且一般預料2008下半年國際經濟走勢將較上半年更為疲軟,故而預估第3、4季經濟成長率都將在4%以下,分別為2.41%、2.52%。其中,國內需求於2008年下半年因政府擴張性政策影響,故成為經濟成長之主要支撐。民間消費第三、第四季的成長率分別為0.84%、1.93%,國內投資第三、第四季平均成長-0.13%、2.08%。財貨與勞務之輸出在三、四季之平均成長率分別為2.26%、1.02%,相較於上半年之高成長,下半年對外貿易表現趨於平緩。
合計2008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82%,較2007年略低1.9個百分點,主因國際經濟趨緩、農工原料飆漲以及出口產業之景氣循環收縮影響。雖然新政府上台對於兩岸關係的開放、政策鬆綁等多有改革,惟因預算的編列不及且相關政策的實施,仍需時間發酵與作業,故而對2008年之挹注效果較為有限。其中,民間消費成長1.48%,較2007年之2.55%下滑1.07個百分點,主要因國內外股市拖累,以及通膨壓力對民眾之消費信心造成相當衝擊。國內投資成長-0.65%。財貨與服務之實質輸出成長為5.80%,略低於07年之成長表現。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2.71%。
展望2009年,由於全球經濟的反轉,台灣的出口成長率也隨之下滑,約4.11%。民間消費成長率預估為2.28%,比2008年的成長率高。但由於全球金融危機致國內房市、股市雙雙下跌,且未來前景不明,故消費成長率恐怕仍須下修。在正面的訊息上,民間投資成長率在政府擴大內需的帶動下可望成長率增加,約4.25%。同時,由於油價、原物料價格的回跌,物價上漲率也回復正常,約2.11%,進口的成長率也下滑至2.97%。整體而言,中華經濟研究院展望中心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3.34%。不過,如同前述,在第三季擴大的次貸風暴,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對出口衝擊不小。此外,毒奶粉事件對商業服務業的衝擊,預計全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還需向下修正。
所幸,台灣企業的?性很高,應變能力強,而且新政府上任後採取連串的提振經濟措施。尤其,中國大陸包含香港占了台灣出口市場高達40%,因此,新政府在兩岸經貿政策上持續進行鬆綁,以維持兩岸經貿關係的穩定發展,為台灣經濟注入活水,從而才能抵銷對歐美出口的萎縮。此一策略對緩和國際經濟成長具有關鍵的作用,也是未來幾年台灣經濟要度過難關的重要憑藉。
表2 台灣經濟預測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
實際值 | 預測值 | 預測值 | ||
GDP, GNP及其組成, 新臺幣十億元(2001年基期) | ||||
實質GDP | 13,095.65 | 13,595.88 | 14,049.34 | |
其它總體經濟變數 | ||||
消費者物價指數 | 101.80 | 105.60 | 107.83 |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2008年10月17日。
雖然當前經濟景氣平平,民眾日子過得仍然相當辛苦,但黎明前的曙光已隱隱乍現。值得我們樂觀期待的因素包括:海外數兆資金的可能回流,海外子公司的回台上市的隱然成形,營運總部資金的回流,陸客在奧運後將來台觀光帶動商機,以及兩岸開放、法規鬆綁效益的逐步展現等。因此,兩岸經貿關係的穩定發展、內部體質與制度的持續調整、改造,將應許台灣一個嶄新、活力、希望的未來。
五、產業的展望
就整體產業而言,未來展望包括:
1.兩岸關係的改善及經貿的穩定發展
上述發展對觀光、餐飲、飯店、運輸、醫療、觀光、物流有利,不過,鬆綁及政策的時間遞延,效果展現較慢。
2.節能減碳行業
由於節能減碳乃新政府主要的政策,故未來替代能源、發光二極體(LED)、太陽能、綠色及環保產業應有其發展潛力。
此外,教育及老人安養業在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趨勢下,也有一定的成長空間。
3.歐、美、日需求下滑對出口行業較不利
值得注意的產業包括亟需大量資本投資的DRAM、手機(除非滿足特殊需求-宏達電、iphone)、消費性電子(panel TV、家電等)。
4.內需行業在實質所得下滑情況下,較不樂觀,包括:房地產、金融服務業(受金融風暴的拖累)、百貨業、零售等。
(待繼……)
